電影 因創意而蓬勃 城市 因光影而鮮活

 

由台北市政府主辦、台北市文化局承辦、台灣電影文化協會策劃執行的「台北電影節」,不僅在台灣樹立了獨一無二的影展特色,也是近年成長速度最快的電影文化活動,光是去年就有多達十萬人次的觀眾參與。

從上屆開始,「台北電影節」增設了「國際青年導演競賽」,讓電影節的規模與影響更形壯大。令人驚豔的影片素質,以及入圍導演的蒞臨互動,更風靡了無數影迷。首屆大獎由王童、陳果、羅卓瑤、林正盛、賈樟柯五位成就卓越的華人導演共同選出,由俄羅斯女導演瑪莉娜拉貝絲基納(Marina Razbezhkina)的《等待豐收的季節》(Harvest Time)獲得。今年首獎獎金將由65萬提高到100萬元,評審團特別獎也將有35萬元,預期將會吸引更多優秀作品前來角逐,讓「台北電影節」成為國際新銳的交流重鎮外,影迷更能藉此飽覽各地電影生猛活潑的創意。

除了認識其他國家的電影精粹,「台北電影節」對推廣本地影像創作也不遺餘力。首獎獎金同樣高達100萬元的「台北電影獎」近年培植了許多年輕而有才華的導演(去年得主是《無米樂》的莊益增、顏蘭權)。以「詮釋你眼中的台北」為題的「台北主題獎」更鼓勵了無數民眾,拿起攝影機來創作自己的作品。另外,廣邀各地華人優秀獨立製片共襄盛舉的「全球華人影像精選」單元,不僅增加了本地創作者與世界影壇接軌的機會,也讓台北躍為世界華人影像最重要的展演舞台之一。前年《十七歲的天空》在此打開了它的知名度,去年《最好的時光》亞洲首映、《宅變》國際發表會,也都選在「台北電影節」舉行


至於「台北電影節」最「資深」的單元「城市影展」,旨在透過影片與城市映像,帶領觀眾深刻地認識其他國家電影及文化傳統,過去四年已成功讓巴黎/布拉格(2002)、京都/墨爾本(2003)、馬德里/巴塞隆納(2004)、莫斯科/聖彼得堡(2005)成為市民觀注的焦點。捷克國寶級導演伊利曼佐、齊蒂洛娃,法國新新浪潮鬼才卡霍,日本影壇大師市川準、塚本晉也、新銳導演行定勳、熊切和嘉、清水浩,以及澳洲國家電影委員會主席莫琳芭蓉、著名製片大衛艾福克,聖彼得堡列寧片廠總裁、製片及影史專家,都曾是「台北電影節」的座上客。今年的主題城市落於誰家?來台的影人有哪些?敬請密切期待。

2006第八屆「台北電影節」將於6月24日舉辦至7月9日,歡迎您一塊來參與,體驗蓬勃的電影創意與迷人的城市光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