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展貴賓名單 評審介紹

2006台北電影節評審介紹

【國際青年導演競賽 評審簡介】

侯孝賢
廣東梅縣人。生於1947年,一歲時即與家人遷居台灣。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電影科畢業後於1973年進入電影界,擔任場記、助導等工作,並開始編寫劇本。在擔任導演之前參與過作品有《早安台北》、《蹦蹦一串心》、《翠湖寒》等。他在1981年完成第一部執導作品《就是溜溜的她》之後陸續完成了《風兒踢踏踩》及《在那湖畔青草青》兩部片。1983年與萬仁、曾壯祥合拍的《兒子的大玩偶》,為當時台灣新電影運動開啟新的紀元。《悲情城市》於1989年獲得威尼斯金獅獎,奠定侯孝賢國際電影大師的地位。長鏡頭美學、固定鏡位、忽略敘事因果關係、寫實風格為其影片特色。

張元
1963年生於江蘇,祖籍南京,自幼學習繪畫。1989年北京電影學院獲學士學位,畢業後個人集資獨立製片。被美國《時代週刊》推選為「21世紀世界百名青年領袖」之一,2001年被聯合國授與文化和平獎。重要作品有《媽媽》、《北京雜種》、《東宮西宮》、《瘋狂英語》、《廣場》。

彭浩翔
1973年生於香港,自小熱愛電影,中學畢業後曾赴台灣短暫就學。十九歲投身娛樂事業,為亞洲電視寫劇本,也有不少小說創作,杜琪峰電影《全職殺手》即改編自他的同名暢銷小說。1995年為電台撰寫《天空小說》劇本,後來被林海峰執導拍成短片。2001年開拍首部長片《買凶拍人》,並曾以《大丈夫》入圍金馬獎最佳導演、《公主復仇記》入圍金馬獎最佳編劇,其最新作品是《伊莎貝拉》。

尚馬克瓦利
出生於蒙特婁,於蒙特婁大學電影系畢業。首部短片即獲國際影展肯定,1995年執導第一部劇情長片《Black List》成為當年魁北克票房賣座冠軍,後轉以拍攝廣告片為主。2005年《愛瘋狂》成績出色,再度成為加拿大年度風雲電影。

樓杭卡特
1961年6月15日出生。在馬賽取得大眾傳播碩士後,才到巴黎IDHEC電影學院學習拍片。1999年完成第一部劇情長片《人性掙扎》獲得凱薩獎、歐洲電影獎、聖巴斯汀影展等最佳新導演肯定,接著《失序年代》也在威尼斯獲獎,是備受期待的法國導演。《南方失樂園》是他相隔多年後完成的第三部劇情長片。

 

【台北電影獎 評審簡介】

老嘉華
淡江大學畢業,為「蘭陵劇坊」及「筆記劇場」成員,曾任聯合晚報、自立早報記者,及自立晚報影劇藝文版主編,曾參與過《童年往事》、《戀戀風塵》等電影拍攝工作。1983年起,持續撰寫影評及相關電影文章。

胡台麗
人類學者,民族誌、女性影像工作者。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,紐約市立大學人類學博士。1997年的作品《穿過婆家村》是首部在院線放映的本土紀錄片。2001年擔任第一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總策劃及主席。目前為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研究員。紀錄片作品包括《蘭嶼觀點》、《穿過婆家村》、《愛戀排灣笛》等。

段奕倫
段奕倫現為班門股份有限公司之負責人。主要經歷包括在美國與台灣製作動畫電影、電視、短片、廣告,曾獲得柏林影展評審團特別獎,金馬獎與香港金像獎提名、香港電影節最佳短片…等,作品包括《想飛》、《微笑的魚》等。

陳坤厚
陳坤厚,1962年考入中央電影公司,與舅父同時也是著名的攝影師賴成英學習攝影。1971年升任攝影師,曾擔任宋存壽和李行的攝影師,並以《汪洋中的一條船》獲金馬獎最佳攝影,是台灣新電影運動中的重要導演。在1980∼1990年電影的好時機拍了《母親三十歲》、《汪洋中的一條船》、《風櫃來的人》,也導了《小畢的故事》、《結婚》等片,最近將喜好的影像工作由電影劇情片轉到電視劇又轉到了紀錄片。

許鞍華
1947年出生於遼寧,1949年後隨父母移居香港,先後取得香港大學比較文學學士與碩士學位,後又到倫敦電影學院讀書。畢業後回到香港,適逢香港電視臺成立,擔任胡金銓的助手。1979年,許鞍華導演了她的第一部電影《瘋劫》,此片一舉打破香港當時的票房紀錄,並獲1980年金馬獎最佳攝影及最佳剪輯。其他作品有《胡越的故事》、《投奔怒海》、《傾城之戀》、《半生緣》、《女人四十》、《男人四十》等。

戴錦華
1959年生,山東人。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,同年任教於北京電影學院電影文學系,現任職於北京大學。1995年建立中國第一個比較文化研究室,研究影視文化與大眾文化。1996年受聘為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東亞系兼職教授,著有《斜塔瞭望:中國電影文化1978-1998》等。

魏玓
魏玓,現任職淡江大學大眾傳播學系。台灣電影史、電影政策、亞洲電影、電影與全球化議題為其主要研究領域。

 

【台北主題獎 評審簡介】

林靖傑
影像工作者、文字工作者。影像作品劇情、紀錄左右兼攻。曾以《猜手鎗》獲得台北電影獎最佳新人導演獎與亞太影展評審獎。2003以所攝HD電視電影長片《我倆沒有明天》入圍金鐘獎最佳導演。

侯季然
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系碩士班,曾任「台灣電影資料庫」專任研究助理,現為自由作者。創作範圍包括文字、攝影與錄像,作品性格偏向抒情與實驗,常與時間與記憶相關,個人風格強烈。影評及散文作品散見「小電影主義」電子報及各大報章雜誌,個人專欄「我口袋裡的電影」位於文建會台灣電影筆記網站。

郝譽翔
東華大學中文系副教授,著有小說集《那年夏天最寧靜的海》、《初戀安妮》、《逆旅》、《洗》,散文集《衣櫃裡的秘密旅行》,電影劇本《松鼠自殺事件》,論著《情慾世紀末》等。